君子慎独——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国旗下演讲
高一(1)班 林晓丹
2018.5.21
大家早上好!我是高一(1)班的林晓丹,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“君子慎独”。
“慎独”一词,出自《礼记 中庸》:“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”“慎”就是小心谨慎,“独”就是独自行事。“慎独”强调一个人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,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,不做违背道德,纪律和法律的事,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。慎独是一种情操,是一种修养,更是一种自律。
东汉名臣杨震,有人曾以十斤金子向他行贿,说“暮夜无知者”,杨震讽刺道:“天知,神知,子知,我知,何谓无知?”行贿者灰溜溜地离去。
元朝的许衡,面对战乱中一时无主的梨树,坚持不摘一个梨。他的理由是:“纵然梨树没有主人,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了吗?”
然而,在校园中,我们却常有“我心失主”的现象:做值日时老师在时很规矩,一旦无人看管就随便应付;前后无人时,顺手将食品袋丢到树丛中、扔在地板上;在厕所内吸烟;考试作弊;打架等等,这些行为是与慎独水火不相容的。
莎士比亚说:“对自己真实,才不会对别人欺诈”。反省自己,羞愧难当,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!慎独的境界是我们所向往和追求的,偶尔犯点小错误,对于正在成长期的同学们来说是正常的,错了不怕,怕的就是错了不改,明知故犯。
当自律成为习惯时,你所做的一切都会让人称赞。养成随手关灯习惯的同学,在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时,会不假思索地关灯;养成节约用水习惯的同学,当看到水管流水时,他会毫不犹豫地去拧紧水龙头,而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养成的好习惯。

我们的成长必然伴随着思想境界的不断升华,让我们每个人都砥砺德行,躬行于具体的道德实践,从不乱丢乱扔开始,从考试不作弊开始,从不破坏公物,从不要老师家长监督学习等等开始,认真修炼自己,提高道德修养,让“慎独”这轮道德月亮散发出熠熠光芒。
我的演讲到此结束。谢谢大家!